延安因交际舞发生的风波:贺子珍强烈反对,王实味因痛批反受其害
史沫特莱这次到访,我们党可是相当看重,为了接待她,做了好多准备工作。可谁承想,史沫特莱刚到延安那天,就闹出了挺大的动静。
史沫特莱初次碰到朱德老总那会儿,她按照西方的那套规矩,给了朱德老总一个大大的拥抱,还在他的两边脸颊上都亲了一下。
这种礼数搁现在,很多人都会觉得挺难适应的,更别提1937年那会儿,延安的风气可比现在保守多了。
因此,在很长一段时间内,这件事都被人们口耳相传,说成是朱德老总的脸“被外国女士亲了两下”。甚至在一些书面记录里,也写着朱德第一次见到史沫特莱时,他的脸被“亲”了的事。
史沫特莱一到延安,就闹出了这么大的动静,这明摆着她在延安的日子里,肯定还会给这座革命的地方带来不少意想不到的变动。
【传统与时尚】
1937年5月,就在史沫特莱抵达延安后不久,埃德加·斯诺的首位伴侣海伦·福斯特也踏上了前往延安的路途。
海伦的回忆录里写了,史沫特莱这人特别热情,思想前卫,胆子也大。
史沫特莱到了延安后,她不光忙着推广灭老鼠的活动,还搞起了节育宣传。更值得一提的是,她还带头跳起了交际舞,这股风气后来可是引起了不少人的议论。
跟史沫特莱那种无拘无束、勇往直前的性格比起来,延安那时候的风气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保守传统的。
海伦在她的回忆录里讲了个小故事:在以前的延安,用口红的女性屈指可数,就她和做翻译的吴光伟两人。
据海伦回想,那时候延安的女人们大都挺传统的,大部分当地女性脚都挺小,还有好多女孩正绑着脚呢。虽然我们党里的女同志不绑小脚,但头发普遍都剪得特别短,短到海伦觉得不太容易看出她们是女的。
有这么一张挺有名的照片,想必不少人都瞅见过。不过呢,照片里头的那些小细节,大多数人可能都没咋留意。
上面这张照片,拍的是主席和贺子珍在延安窑洞前头靠头站着。大家瞅瞅贺子珍军帽下面的头发,都快跟帽子边儿齐平了,跟男同志的比起来,真没啥大差别。其实啊,这种发型不光贺子珍一个人有,那时候在延安,参加过长征的女英雄们,大多数都留着这样的发型。
其实原因很简单:这种短发既方便整理,又能防止在打仗时长发挡住眼睛。
对于那些走过长征路的女英雄们来说,化妆这事儿,简直就是“小资情调”的代名词,她们既不会,也看不起用化妆品来打扮自己。
史沫特莱和海伦抵达延安后,给那里的人们带来了一个新看法:女人们在打仗的空档,同样可以打扮得漂漂亮亮的。
史沫特莱一到延安,很快就和那位漂亮的翻译吴光伟,还有以前当过演员的丁玲,一起组建了个三人小团队。
海伦在她的回忆录里是这样描绘那三位特立独行、时尚前卫的女性的:“她们就如同一股猛烈的飓风,在各种政治活动、社交聚会以及群众场合里频繁现身,引人注目。”
不过,她们的这种举动,在那些经历过长征的女英雄眼里,确实是一场心理上的考验。对这些女英雄来说,史沫特莱她们三人小组,似乎带着一股“小资情调”的浪漫味道,而且她们的行为方式,也显然跟传统的道德观念不太对路。
这是两边想法上的不同,在当时那种情况下,想通过聊聊就解决,真的很难。
结果就变成了,在那样的情形下,贺子珍和吴光伟之间闹出了矛盾,这就是大家说的“吴光伟事件”。
史沫特莱一到延安,主要就干起了采访的活儿。因此,她老跟翻译吴光伟一块儿,去找毛泽东他们聊天问话。
这种聊天的话题特别丰富,聊到了哲学、军事、政治这些大方面,也谈到了家庭、童年回忆和爱情故事这些小细节。
那时候条件有限,所以访谈的时间并不固定,有时候聊着聊着就到半夜了。
这种情况现在社会上可能还挺好懂的,但搁那个年代,不光是延安,搁哪儿都可能招来一堆闲言碎语。
而且,那时的吴光伟正值青春年华,容貌出众,主席与史沫特莱交流时总需要她协助,所以他们几乎每日都会碰面,这种情况让贺子珍也心生猜疑。
关于那件事,贺子珍老人家在晚年时,也曾跟媒体聊起过自己的经历。
有次她去史沫特莱那窑洞,一进门就看见毛主席和吴光伟面对面坐着,聊得热火朝天,笑声连连。可贺子珍心里头却不是个滋味。于是,她气呼呼地就走了进去。毛主席没啥反应,倒是吴光伟赶忙站了起来,让座给她,连声说:“贺子珍同志,快请坐,来来来。”
怒火中烧的贺子珍直接了当地吼道:“我专程是为了你才过来的,要不是因为你,我压根就不会到这儿来。”
贺子珍那番话一出,窑洞里的空气瞬间凝固了,毛主席直接愣在那儿,一句话都憋不出来,就连吴光伟也懵了,不知道该咋接茬了。
贺子珍看到那个情形,气还是没消,她直接把火撒到了毛主席身上。越说心里越窝火,于是就动手挥了几下,结果不小心用指甲把吴光伟的耳朵和脸颊给划伤了。
吴光伟受了伤,心里觉得特别憋屈,于是她也毫不退让,和贺子珍吵了起来。最后,史沫特莱站出来帮忙,但明显偏向了一边,导致贺子珍吃了点亏。毛主席见状,十分难堪,只好把贺子珍带回了家。
这件事造成的影响,让贺子珍在1937年8月选择离开,紧接着,吴光伟也不久后离开了延安。
贺子珍出走前,气呼呼地说过,真该把史沫特莱“解决了”,她觉得史沫特莱简直就是“灾星”。康克清等女同志也跟着点头,她们都觉得史沫特莱的好多举动,明显是在故意搅乱氛围。
考虑到这次事件所造成的后果,1937年9月,毛主席安排史沫特莱和海伦离开了延安。
尽管史沫特莱已经离开了延安这片土地,但她给延安所带来的那些深刻影响,难道就会这样烟消云散了吗?
【舞蹈与战斗】
史沫特莱在1937年9月,听了毛主席的建议后,从延安离开了。但她给延安留下了一样特别的东西,那就是交际舞。
史沫特莱还没到延安那会儿,咱们军队的娱乐活动主要就是唱唱歌,跟人对对歌,舞蹈这块儿基本上是空白一片,没啥动静。
史沫特莱在她的回忆录中提到,因为自己唱歌不咋地,所以在延安的一次高层干部聚会上,她试着教大伙跳起舞来。
史沫特莱把当时那些人的情况都记录得明明白白。周恩来跳舞时特别讲究规矩,史沫特莱形容他“就像在解数学题一样认真”。彭德怀呢,他从没下场跳过,就在旁边静静地看着。要说谁最有音乐天赋,那肯定是贺龙,他总能精准地跟上节奏……
之后,在延安,交际舞突然火了起来,这全是因为史沫特莱在不经意间将它带到了这里。
在那个年代,娱乐活动相当稀少,所以像交际舞这样既能增进交流又能炒热氛围的活动,很快就风靡了整个延安。
起初,这事儿只是在高层领导里小范围地传播,慢慢地,它就变成了一种大家都追捧的风气。
不过,这种潮流刚冒头,就遭到了延安女同志们的强烈反对。在她们看来,交际舞就像是资产阶级扔过来的“坏果子”,不光彩得很。听说在国外,这玩意儿也早就不让跳了。就因为传了这舞蹈,史沫特莱惹了不少人厌烦,还有人直接骂她“带坏了咱们军队的风气”。
这次严厉的责备,就连不懂中文的史沫特莱都能感受到那股沉甸甸的气氛。以至于后来,当朱德老总诚恳邀请她共舞一曲时,史沫特莱竟婉言谢绝了这份好意。
跟女干部们明确持反对意见的情况相反,那时候“西安事变”已经和平解决,延安的氛围变得轻松不少。同时,从其他地方急匆匆赶到延安,想要参加抗日斗争的年轻人数量也在飞涨。
在这种环境和情况下,女干部们的坚守看起来挺没力的。再从另一个方面说,她们的一些看法和坚守,也让人觉得有点像封建思想还没完全去掉的感觉。
朱德后来知道了史沫特莱的担忧,他直接跟她说:“我这辈子跟封建主义斗了这么久,现在还没斗够呢。”
尽管史沫特莱后来听从了毛主席的建议,离开了延安,但跳交际舞这股热潮并未因此消退。新来的那些延安青年们,非但没有反对,反而大力支持,使得交际舞的风气越发盛行起来。
关于跳交际舞这事儿,大家伙儿的议论从来就没断过。后来,那个蓝萍,就是跟贺子珍和吴伟光争执后大火了一把的那位,她说了句话:“每周跳一次舞,对身体好。”可这话却被丁玲给嘲笑了,丁玲比蓝萍还早到延安呢,而且她也不反对跳交际舞。
丁玲直言不讳地在文章中提及,那些家里有保姆的女同志,每周能享受一天跳交际舞的乐趣,这算是挺讲究卫生的一种方式。尽管背后难免有人窃窃私语,说些不中听的风凉话,但奇怪的是,不管她走到哪里,哪儿就变得热闹非凡。不论是骑马的富贵人家,还是穿草鞋的普通百姓……都一样会被吸引过去。
这段话给丁玲的晚年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苦,不过从这段话里头,咱们也能瞧出那时候延安对于跳交际舞的争议到底有多大。
要说对交际舞反对声音最大、名气也最响的,那肯定是王实味没错了。
王实味本人是打死也不跳交际舞的,而且他特别反感延安当时流行的跳交际舞的风气。在《野百合花》这篇文章里,他直接批评延安那股子“歌舞升平、纸醉金迷”的风气,对那些他认为不对劲的事儿,他也是毫不客气地一顿猛批。
王实味那种不按常理出牌,还死硬到底的做派,很快就把大伙都给惹毛了。
有的将军直接说了出来,战士们在前线饿着肚子和敌人拼死战斗,可那家伙却在延安吃得饱饱的,还骂人!
王实味对交际舞提出的批评,没得到大家的支持,反倒是让不少人对他有了意见。到了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那会儿,原本批评交际舞的王实味,自己却成了被批评的对象。后来,在康生的指示下,他还被处决了。
不过,就算王实味已经离世,交际舞也没能继续流传下来。
1943年新年伊始,鲁迅艺术文学院搞了个新花样,他们让宣传队学着改编陕北秧歌。这一搞,还真挺受欢迎,反响热烈。于是,中央宣传部就琢磨着,何不让他们多出去走走,到延安的各个机关、部队、学校去露一手,好让更多人知道这事儿,影响也能更大点。
打从这以后,延安舞蹈界的主角换成了陕北秧歌,交际舞逐渐被边缘化,不再是主流。
得单独拎出来说说的是,王实味被处决这件事,主席最初并不知情。主席对王实味的看法挺纠结的;一方面,他觉得王实味的好多看法过于极端,说不定心里还憋着啥坏主意;但另一方面,他又觉得王实味是个有才的人,不能随便就给办了。
因此,当主席听说王实味被处决的消息后,火冒三丈,猛地一拍桌子,大声说道:“给我找个像王实味那样的人来!”
但那时候,康生已经换了岗位,李克农接手了他的工作。康生自己却沉默不语,对于王实味被杀这件事,李克农无奈之下,只能硬着头皮,把这本不属于他的“罪名”给扛了下来……
【结语】
如今在网上聊起延安交际舞事件,有些人老爱揪着王实味那“歌声绕梁如玉堂春,舞步轻盈似金莲挪动”的描述不放,甚至还带着一股子八卦娱乐的味儿去琢磨这段往事。
这种做法其实是有问题的。
延安交际舞事件,说白了,就是我党在历史上头一回跟当时的社会潮流发生了点摩擦。
在那之前,我们党一直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进行革命斗争。记得延安那时候流行交际舞,那会儿算是我们党比较少有的、条件相对较好的一段时光。
当有机会也有条件让自己喘口气时,咱们是该选择“边工作边玩乐”,还是咬牙坚持“拼尽全力”呢?这可真是个值得深思的大问题。
是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放松一下呢,还是说即便没有艰难困苦的环境,也得创造条件让自己过得苦哈哈的?这可真是个到现在都还挺让人纠结的事儿。
延安发生的交际舞风波及其随后掀起的整风运动,对咱们认识和理解中国近代思想变迁历程,具有相当重要且庄重的意义。这事儿,咱们得正经对待,不能拿它当娱乐圈的八卦来看待。
#百家说史迎新春#
热点资讯
- 上海大秀生图:高圆圆脸又凹又皱,董洁靠边站好美,C位无人敢争
- 深度 | 恒瑞医药与GSK百亿美元大单背后的生意经
- 寻找“被湮没的”侵华日军细菌战部队历史_竹上_父亲_日本
- 有速度、有温度—— 中行上海市分行多措并举优化支付服务体系
- 从加价神车到打7折!路虎发现5这8年做错了什么?老车主曝光
- 这才是好的人大代表,他这三点对社保的建议太好了!
- 央媒聚焦 | 石家庄力推主导产业集“群”向“新”
- 延安因交际舞发生的风波:贺子珍强烈反对,王实味因痛批反受其害
- 西门子Xcelerator繁星计划开门迎新,与伙伴探索AI+产业新机遇
